技术优势在假日前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增强,的确是可以积极看待本周开局后的股市行情,可以乐观看待并向上拓展,在取得短期优势后,有条件保持阶段性行情的稳健,甚至激发出比较积极的势头。
特别是从全球局势而言,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会极大程度上影响全球资本市场变化,继上个月加息后,预期5月份是第二次加息时点,且预计是加大幅度一次性加上50BP,同时还一并缩表。
这些情况都使得5月份会面临的更复杂,这就使得4月份是一个不错的空窗期,没有美联储加息缩表影响。不过另外一大扰动因素来自于俄乌局势,这个情况,依旧存在外溢风险。
同时国内的疫情影响面扩大,这也会扰动短期走势,此次小长假,多地躺平,自然对消费带来不利,随着全球局势动荡不稳,中美贸易,以及欧洲面临高通胀风险,都加大外贸压力。
这些因素,我们认为都会不同程度上干扰A股走势,且在结构上考虑,虽然短多渐成,且确有再向上拓展预期,但空间有限,要持续拔高,仍然不是4月,乃至5月份可以实现的,会分别遇到40、60日周期的下行抑制。
这些情况,又使得我们需要主动做好预防,不能太激进。按照我们对技术路径的推演,确判机会在跌不在涨,整个月度仍然需要这么思考,还不适合激进上攻,交易上还是低买高卖不恋战,以波段交易,掌握操作主动权。
在投资方向上,从A股休市期间看,港股及美股中概股表现看,相对积极,互联网科技等股票积极,但这些股票的持续性都会大打折扣,依旧会反复难抓。而国内经济看,扩大投资是拉动经济的必要手段,仍然存在新兴经济受困的预期。
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大概率是扩大基建方向,所以,近期地产业较火爆,但我们还是偏于地产方向的保守看法,依旧是新能源、硬科技、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投资思考,还是应该深度挖掘相关领域的长期投资逻辑。
总的而言,本月的行情,可以乐观一些看待,但不要过于激进,且机会在跌不在涨,同时关注科技成长,兼具基建类别的投资方向。但具体个股,需要深度研究和挖掘,还是那句话,不是越跌越想要的企业,一秒钟都可以不拿,努力做好自己认为对的投资。
具体到个股的选择和操作上,始终要明白,不和跌势股为伍,不拿垃圾股,不玩题材,不玩概念,不听消息,不要幻想,遵循“周线为主,唯量是问,四个条件,趋势为王,汰弱留强,每日归零”的原则,来审视和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与发展。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