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大涨指数,不惧股市回撤

2022-06-19 12:57
没有什么负面影响下,A股还可以保持比较活跃的状态。只是,不必苛求单边涨指数,一方面是技术结构本身的矛盾;另外一个方面则是大涨指数反而不利于个股表现。
从技术上思考,就是指数向上探入到4300点区域后,已经直接回升到4352点,这是3月7日在结构上乃承前启后的一根转折K线,我们认为对市场的影响会比较大。


还有则是120日均价线的移动关系,这具有比较强的趋势导向作用,如今指数也已经兵临城下,要攻克并非易事。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我们预判在这个技术框架下,已经会形成对指数的技术性阻碍,甚至盘旋出大盘的阶段性高点。
因为,就120日均价线移动关系来讲,在未来2个月内,我们认为都不会改变其下行态势,从而使得120日均价线会持续构成向下的牵引力和助跌效应。这些都会使得大盘持续向上难度大。
可以向上脉冲,以退一进二的方式震荡拓展,但也需要得到短周期技术优势的支持。这也是我们认为负面影响不大的情况下,可以继续保持活跃氛围的市场基础。这就要从当前确立的技术优势上进行推演观察。
按照20日周期的发展势头,未来2周内,是可以保持涨势基础的,即便往下回落也不会改变其涨势条件,这样就能够反应出其对价格波动的支撑助涨效应。而且重要的是40日周期也同步于20日周期上涨,形成合力共振的效应。
特别是40日周期,照当前关系发展,也是可以确判未来2周内的涨势基础,这就可以协同20日周期的涨势,积极发挥短多优势。而且,保持平稳或再向上脉冲,都可以夯实60日周期的涨势基础。这又会进一步增强短期技术优势。


技术层面确实是越走越好,从20日周期的多头涨势结构,已经扩张到40日周期的涨势结构,且具备持续促成60日周期涨势形成的基础,使得这三条中短期技术结构呈现合力共振的涨势形态,的确是可以乐观看待,无惧于波动。
但凡事无绝对。技术结构是动态发展的,所以随着时间推移,每天都会有新变化。虽然技术上,我们阐明具有比较强烈的短期优势基础来稳定盘势,并支持投资者参与热情。但仍然不能忽视外力影响或负面冲击,会引发的变数。
比如6月末到7月份,是中期业绩预告或披露的集中期,每年这个时候,本身就容易出现业绩雷,而今年的4、5月份,大家都知道全国经济形势,这很容易反映在二季度业绩中,使得中期财务数据有可能不太理想。
一旦出现普遍性的业绩风险,很容易产生市场集体性的退潮风险。这还只是一个方面的思考,其实对于疫情风险,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以及俄乌战争走向,还有全球经济贸易发展,都容易在经过一轮上涨后,隐藏着下跌风险。


还有一个情况,我们认为也是接下来要注意的,就是美股的下跌,按照结构判定,已经是技术性空头。且由于通胀压力太大,加息也难以遏制,货币收缩对资本市场持续构成不利。一旦持续衰退,也会对A股产生影响。
我们不谋求独善其身,且要客观认识多方面情况。操作上,可以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但也要主动应对任何负面影响。接下来的2周里头,继续重视个股,把握自己看得懂看得好的投资,方向上依旧会聚焦在“硬科技+软技术+大消费”领域的投资逻辑。

——————

具体到个股的选择和操作上,始终要明白,不和跌势股为伍,不拿垃圾股,不玩题材,不玩概念,不听消息,不要幻想,遵循“周线为主,唯量是问,四个条件,趋势为王,汰弱留强,每日归零”的原则,来审视和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与发展。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