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庆消费继续疲软
9月份的情况,大家都很清楚了,滑坡的比较严重。本周公布的9月财新PMI,两大指数(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和财新中国服务业PMI)相较于8月份,都录得大比例下降,分别是下滑1.4%和5.7%。特别是服务业PMI滑落的更多,且综合两大PMI指数双双回落,拖累9月财新中国综合PMI下降4.5%至48.5,低于荣枯线,显示中国经济景气收缩。
9月不行,那10月呢?一年一度的国庆消费大旺季,确实给不少人一些期待。但我们在节前已经给大家说明了可能性的情况。从今天看到的一些统计数据来看,10月1-7日的消费情况,大概率也不是太乐观。
10月8日,据文旅部数据,2022年国庆节假期7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22亿人次,同比减少18.2%;国内旅游收入2872.1亿元,同比减少26.2%。出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分别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的60.7%、44.2%。
交通运输部发布数据,10月1日至7日,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预计发送旅客总量25554.11万人次,日均发送3650.6万人次,比2021年同期日均下降36.4%,比2020年同期日均下降41.4%,比2019年同期日均下降58.1%。
还有一些数据是和上述数据相呼应的。据医渡云疫情信息统计,10月7日,中国共有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71座城市出现阳性感染者,受疫情波及的城市数量不断刷新历史新高。当日国家卫健委信息显示,净新增本土新增感染者1581例,为一个月来新高。
将这些情况关联起来,再和自己的切身体验匹配,稍加思考,大概就可以明白到底这个国庆期间的消费力度怎样了。至于细部的情况,就不多言了。展开讨论不宜,大家明了就好。
2,外围股市过山车
在A股休市期间,本周开局全球资本市场强劲反攻,欧美亚等多个主要资本市场大涨,一度引发网络热议对A股节后的走势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但至昨天收盘,全球资本市场又几尽抹掉上半周涨幅而收跌后,是否又有了新的想法。这是非常危险的,不能以这样的方式来看市场,更不能这么来投市场。
趋势为重,涨跌为辅。关于A股节后会怎样开局,可以用怎样的策略来应对,我会专门从这个角度来成文说明,此文就不展开讨论。这里主要是从几个大线条的新闻事件背景谈谈一些实实在在的状况,以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3,克里米亚大桥被炸
北溪事件尚未明了始末,克里米亚大桥又被炸,饿乌战事惟恐升级。10月8日,俄罗斯反恐委员会表示,克里米亚大桥上一辆货运汽车发生爆炸,导致公路桥部分路段受损坍塌,同时导致铁路桥的油罐车起火。俄罗斯国家杜马代表奥列格·莫罗佐夫对此表示,此次事件是一次“宣战”行为。
4,美国连宣两大新措施,扩大对华芯片限制
当地时间10月7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通过《联邦公报》网站正式宣布对其出口管制措施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更新,这些更新限制了中国获取先进计算芯片、开发和维护超级计算机以及制造先进半导体的能力。
关于芯片制裁的部分,我们已经见多不怪了。不过此次限制进一步升级后,对我们的半导体制造业,确实会带来很大的影响,由于在制造环节的不同领域,技术水准不统一,这势必会因为自身的短板而影响整个制造业发展。
5,瑞信宣布拟斥资最多30亿美元回购债券
瑞信的事件,在前几天就发酵了,成为假期最上头的重磅新闻。此前还是坊间流传,但随着瑞信推出的回购计划,似乎有那买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这一度被网络上炒成第二个雷曼兄弟。这个事情会怎么发展,还真的是接下来不能小觑的,在饿乌战事升级下,北溪事件影响,进入冬季的欧洲会出现怎样的经济状况,的确是很难不做些预防和准备。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6,伊朗正式用人民币代替美元
7,楼市持续释放利好
节日期间的大小事件非常多,上述也只是就我们关注到的认为比较重要的事件例举稍加说明。总体而言,假日期间的内外事件对资本市场而言,相对偏淡,对假日后的开局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还会专门成文来展开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