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股市会剧烈震动

2022-11-13 12:11
下周股市会剧烈震动,这一看法背后的逻辑,其深层次内因,就是在于技术结构本身的矛盾,而且这是目前几个主要指数的客观状态。
技术的——
比如沪深300指数。我们可以大胆的确判,要改变40日周期的下行态势,至少还需要1周以后,甚至这个时间关系还要持续延长。这就使得指数要想稳稳当当的站上40日均价线之上,仍然是不容易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周五冲高后又回到到40日均价线下方作收的技术诱因。


同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分析预判60日均价线。以当前的技术演变条件,要想实现对60日周期的转变,首先得重建出短多技术优势,而以上述对40日周期移动关系来看,显然还需要一些时间来折腾。并且,20日周期在没有确立上行态势之前,仍然不能指望可以轻松向上拓进。
从上述关系,我们可以预判,在未来一周内向上翻越40日均价线不容易,而要想翻越到60日均价线之上,就是更难了。而且根据客观的移动关系,常态下,应该是会呈现上有压制、下有支撑的波动特征,这样就会演变出上下拉锯跌宕的震动过程,甚至会因为多种因素而引发剧烈现象。
技术上分析推演,并得出上述预期发展,并非难事,但也不要因此而惧怕或紧张。就已经取得的技术基础,以及可以实现的短多条件,能够在未来一周内脉冲式拓展,且平稳于20日均价线之上的波动,则对下下周的短多优势结构发展起到有利的推动效应,特别是横向震荡夯实拓展出来的底部低点区域,也更能够激发激励投资者的跟进意愿。
基本的——
关于这点,我们还是要能够从更广域的角度思考。比如针对今年以来的下跌,A股市场所面临的多重压力,是否有了一些显著的转变,甚至是积极的改善或扭转呢。这个思考,首先让我们产生的就是对疫情管控政策的转变,这个也是这几天多数投资者比较关注的点,甚至作为行情推动发展的根本原因。
这会是一个因素,但在我们的研究框架上,我上周就阐释了“看你怎么看”,以我们对技术本身的判定,就操作技术反攻的条件和预期,这个不展开讨论。但对于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判定,我们认为这是靴子落地,且会产生边际改变的预期,而此次激烈的表现背后,也更多的因素在于美联储给出的通胀拐点的预期,这也是全球资本市场集体躁动,美元大幅下跌的真正推手。
从最近的美联储通胀数据来看,未来产生的预期将是每一次加息都会转向最后一次加息的积极展望,从而转变成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预期,这对非美资本市场而言,就反过来构成利好,A股也会自然迎来转变预期。
我一直认为美联储和我们的疫情管控是制约A股市场的重要原因,但这些表象影响的本质发展,还是对经济层面的影响。所以我们看到年初上海疫情受控而影响A股市场的大跌。其后8月份海南的疫情突发管控,随之带来的多地疫情爆发,使得A股7月份高点回调后,一路走低。
此后第三季度经济恢复乏力,以及国庆消费数据不佳,加之疫情多点散发,以及1016的影响深远,都给A股带来阶段性迷茫。这加剧了紧张气氛,并诱发大盘指数再创新低,引发又一轮恐慌情绪并有蔓延之势。
但也正因此,给我们带来了反脆弱走势的积极展望,1101的大反攻如期而至,这就是最典型的反应。时至今日,我们坚定技术层面的转变,但市场更多层面的呼声在于对疫情管制政策转变的预期。但坦言,倘若仅仅如此,也不会是立即转变,肯定会面临反复确认和震动的过程。
当然,就我们的技术分析预判,也只能是一个短暂的技术特征,行情要延续和发展,要么是技术结构形成有效的反转且形成新的趋势路径,要么就是有外力的叠加效应并促进脉冲式推进,以时间来换取空间,实现技术的和基本的叠加互助。
现在的局面就存在这样的关系,所以会大震荡,但也出现了不错的转变信号和条件。其实,还有许多的转变信号,支持我们乐观的看待当前A股市场。比如,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叠加,虽然经济修复乏力,但累积的经济刺激效应,正在逐步发挥作用,也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方面。
过去的——
而对于今年以来的指数性下跌,除了上述阐释的情况,我们认为可以把整个下跌的时间追溯到2021年年初,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知道关于反垄断法,以及对平台经济造成的冲击,从过去一段时间的态度来看,有明确信号,对平台经济的发展或有好的措施。
再者房地产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且有明确的政策支持来改善地产业的危机,有条件减少对金融业的影响。这些同样是过去这2年以来,影响比较大的方面。但近期的转变预期增强,也都有了比较明确的信号,这无疑也是利于A股市场的平稳,对阶段性转变甚至反转是有推动效应的。
其实,关于民营经济的发展政策,也有明确的推动,这一块也一度成为此前影响市场较大的方面。在1016后的政策定调,也从某种角度上能够利于缓冲矛盾,稳定市场。而1016后的底定,其风波已经过去,未来的稳定局势,对经济发展是更为有利的。
综上所述,短期市场会因为技术结构而动荡,但无惧波动,甚至剧烈震荡,非技术面的转变有利于平稳并积极助推市场转变,可以积极看待技术的和基本的叠加效应,一旦实现短多到中期优势的拓进,则有望持续推动阶段性行情向长期趋势行情拓展。
——————
具体到个股的选择和操作上,始终要明白,不和跌势股为伍,不拿垃圾股,不玩题材,不玩概念,不听消息,不要幻想,遵循“周线为主,唯量是问,四个条件,趋势为王,汰弱留强,每日归零”的原则,来审视和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与发展。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