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连涨,反应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积极态度和预期。随着技术优势的持续夯实,也持续强化寻求技术突围的发展过程,虽然我们阐释半年线不具备可以改变其跌势的条件,而且还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但的确脉冲式变化是可以期待的。
技术层面的发展,我们认为可以乐观一些对待,无惧震荡和波动,可以把重心放在个股上,主动寻求参与机会。只是我们以半年线的下行关系作为上方压力位置,不必苛求穿越或持续发力,同时做好总仓位管控即可。
基本面上持续累积的政策效应,开始发挥作用。继20大后,及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各部门加足力量做好相关配套工作,证监会、央行等多部门的政策施力,都刺激了资本市场的持续强势,这在港股、美股中概股上都有较强表现。
且随着中美达成审计方案后,暂时缓解中概股审计问题,刺激多股快速修复早前非理性下跌,这对于港股市场的走势,也有类似的关系和道理,互联网科技公司过去2年遭到较大压制,尤其是反垄断法对平台经济的打压严重。
随着经济工作会议及多部份对平台经济的重新表述,明显发生了巨大转变,这都利于平台经济类上市公司的股价修复。而且民营经济的发展逻辑,也有了新的阐释,蚂蚁增资落地,从某种角度而言,也能够起到正面效应。
总体来讲,政策上持续施力,有利于持续优化和改善投资者预期,随着技术结构的优势扩张,持续强化对长期趋势性行情的发展势头,一旦两者共振影响,则行情发展有望激发出更积极的态势。
可以保持积极的市场预期,虽然面临着新春长假的扰动,但我们认为今年春节长假干扰减弱,主要是技术面和基本面驱动逻辑产生,这可以较大程度上消除长假影响,但临近春节前的低迷氛围,或难以避免,不过无惧震动,可以通过总仓位管控,来应对市场波动即可,掌握操作主动权。
投资方向上,我们继续坚定金融领域的发展逻辑,并在基础之上,注重消费、硬科技和软技术的协同效应,这两块是我们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方向,卡脖子,专精特新等诸多头部企业,都有望获得快速发展,且养老需求下的医药医疗行业,新能源,智能交通,高端装备等等,都可以着重关注。
具体到个股的选择和操作上,始终要明白,不和跌势股为伍,不拿垃圾股,不玩题材,不玩概念,不听消息,不要幻想,遵循“周线为主,唯量是问,四个条件,趋势为王,汰弱留强,每日归零”的原则,来审视和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与发展。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