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头破脚的一根阴K线,剧烈震动引发的负反馈效应大,这势必会继续影响市场动荡,再跌或往下寻求稳定基础,都是合理变化,要立马反升起来回升上行,也不容易,尤其是周五,往往矛盾会更大一些。
技术上仍然表现正常,并没有因此而破坏长期趋势基础,以近期阐释的技术演变,还可以回踩更长周期均价线,不必畏惧,持续压低而产生大幅走低的概率较低,本身也是被动回撤,诱发的多少多踩踏行为。
我们需要明白这一变化背后的逻辑,才好应对后续行情的发展。关于技术层面,依然保有多头思维,震荡回撤不改趋势性发展路径。但周四的震动,我们认为有超越技术之前的影响,加大了过于激烈的反应。
这里面存在诸如气球事件的持续发酵,突然之间全球上空都是气球,这事件持续扩大影响。但关键之处仍然是在于美经济强劲背后带来的货币政策预期转向,诱发投资者避险行为的出现,而更容易引发投资者谨慎的还有一份公报。
这些事件叠加在一起,就容易出现获利盘兑现,并诱发避险资金的出逃,造成瞬间卖压释出。本身而言,市场近期缩量观望浓厚情绪加重,都使得承接力减弱,多空失衡,自然诱发偏激的走势出现。
总的来看,技术因素本身容易多变,再叠加多重因素的影响,情绪失控瞬间就诱发盘势异常波动。但就客观情况来讲,都还是合理的演变,题材和概念股票领跌,但优质股票显著平稳,虽受到牵连,但仍然不改先前趋势。
这也反应了我们阐释的市场逻辑,可以继续回归趋势,看待当前技术优势的延续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对长期优势结构的确立。从技术层面而言,这种震荡反而更利于盘势快速修复技术矛盾,使得更利于平稳震荡走趋势路径。
关于基本面上出现的许多变化,我们认为美国经济强劲,以及对加息的鹰派言论,是更为重要的影响。不过并没有迹象表明,通胀会持续抬头,加息路径依然存在不确定性。而对A股来讲,我们继续回到经济修复的路径上来看待投资,把握后续机会,不要迷恋概念或题材。
只是今日周五,一旦弱化,市场人气难起来,就会引发诸多不确定风险,不主张激进,但也不要惧怕再跌。预期再跌会缩量,并平稳于40日周期之上震荡调整,其实这是我们更期待的整固模式。操作上,总量管控,不惧波动,重视个股。
具体到个股的选择和操作上,始终要明白,不和跌势股为伍,不拿垃圾股,不玩题材,不玩概念,不听消息,不要幻想,遵循“周线为主,唯量是问,四个条件,趋势为王,汰弱留强,每日归零”的原则,来审视和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与发展。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