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压低后缩量震荡,平稳于60日周期波动,这满足压低后的调整需求。但要马上实现技术修复,一跃收复失地仍然不易。但的确能够反映出市场对中期优势的认可,并在此寻求稳定。
关于此,我们在技术上已经反复阐释其中道理,有望围绕中期优势展开修整,重整旗鼓,蓄势重构反升基础。按照对中长期技术关系研究,可以乐观看待在60、120日均价线处组织回升的积极预期。
操作上,考虑到无法快速向上修复,就会因为缩量而诱发行情低迷,这样使得周末行情都不宜激进。由此则使得交易上不要激进,仍然是低买高卖,敢跌能买,也要能涨敢卖,主动做好操作应对,以掌握操作主动权。
关于个股的投资选择,近期主题轮动快速,新花样百出,具有比较强的迷惑性。操作上跟随主题交易的同时,也要注意防控轮动风险,不要盲目追涨追高,且仓位管控得当,快进快出,以把握有利战机。
而在经过长时间震荡整理后,近几日压低释放风险,倒是有望重新构建促使阶段性趋势行情产生,这在未来1-2周内比较关系,任何形式的长阳反升都有望促进这一势头展开,比较符合低位组合布局,以顺应趋势。
一旦这一态势形成,则成长性确定性企业,就会成为主要参与对象。仍然鼓励多挖掘低位置优质优势的成长性股票。非技术因素扰动减缓后,就会转向技术层面的发展,仍然可以乐观看待后续行情的发展预期。
只是,就短期而言,仍然管控总量水平,一方面是技术矛盾需要时间来重整旗鼓,另外一方面则是两会主题轮动太快仍然会是情绪化交易。这些都不利于过重仓位,容易出现异常波动而被动。
总体而言,大盘回踩中期优势结构,具有维持中长期优势基础,重构短多结构的发展预期,可以乐观看待长期行情的发展势头,但短期波动仍然需要时间来调和矛盾,操作上不必激进,以待短期优势重塑。
具体到个股的选择和操作上,始终要明白,不和跌势股为伍,不拿垃圾股,不玩题材,不玩概念,不听消息,不要幻想,遵循“周线为主,唯量是问,四个条件,趋势为王,汰弱留强,每日归零”的原则,来审视和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与发展。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