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银破产,A股咋整?
周末这两天财经类网络媒体大多都被硅谷银行事件覆盖了,特别是财经自媒体无人不谈,甚至有人大呼又一个“雷曼兄弟”。硅谷银行这个事情,从被FDIC(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后,其实已经算是斩断传播链了,速度很快,处理很果断,对后续影响不会那么大的。但随着事件的发酵,投资者情绪会受其影响,就容易产生莫名的恐慌,然后就会不着边际的线性外推,直到把自己都吓到两脚站不稳。大可不必这样。关于硅谷银行的负面信息,以及关联出的各种解读,都非常多,发现网络端已经开始歪门邪说了。对这个事件,亮话愚钝,网络端众说纷纭,也难有考证,无法给出高明解读。而就从投资的角度出发,自然又是一只蛮大的黑天鹅,必然会给全球资本市场带来冲击。A股难以独善其身,这势必会给本就孱弱的短期走势带来考验。从策略的角度而言,如果担心或恐惧硅谷银行事件会蔓延到全球,对A股市场造成致命的冲击,那么自然是要选择及时切断投资头寸,阻断资金损失。我个人偏于,没这么悲观。主要是硅谷银行在美国并非是系统性大银行,主要影响面不广,而此次危机主要是挤兑造成流动性枯竭,而并非资产端问题,且从当前银行数据来看,仍然有较多流动性资产可以清算,大多数储户有望拿回资金。这和当年雷曼的次贷危机是两码事情。FDIC接管后,可以把影响大大降低,而这一事件也已经引起鲍威尔和耶伦的重视,逻辑上是能够阻断这一事件持续的外溢效应。不过,由于硅谷银行的创投及科技属性强烈,这的确是会对风投和科技型企业带来冲击。影响有多大,也难以评估,如果只是激进的问题,我也相信这是短暂的。
从负面的情况来讲,可以罗列出好几个大箩筐。但我想换个角度思考,也不搞那些英毛论。比如硅谷银行事件,是否会改变美联储加息节奏和进程。因为这一事件背后的主逻辑就是过久过高的加息引发银行持有的大量美债损失持续得不到修正,为了调整资产结构,银行选择大规模融资以改变资产结构,但这一举动引发恐慌,酿成挤兑事件,造成流动性危机,诱发瞬间破产。
再如,经过硅谷银行事件后,是否会抑制资金回流美国或其他地区资金流向美国。对我们来讲,可以特别关注人民币走向,一旦出现明显升值现象,则这一背后的逻辑就得到验证,那么对全球资金再度流向中国市场,反倒会是一个有利的局面。
还有一个情况,则是硅谷银行主要储户的属性,偏于创投类,甚至许多科技型公司都是银行客户。从目前所能了解到的信息来看,的确有部分企业及机构有不少资金存在硅谷银行,这使得一旦涉及到的关联企业,很可能会在短时间内面临巨大冲击,如果是资金规模比较大,那么影响极有可能是致命性的。但这背后的反向思维,也使得我们有否会吸引到面临资金压力或创业的人才回流,反倒利于我国科技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但是转头再想,从许多渠道来看,不少美元基金的资产都是在硅谷银行,不乏国内一些知名机构,倘若这一事件影响极大,那么也容易造成这些基金对国内所投项目的冲击,甚至还有部分已经登陆资本市场,搞不好手中正拿着这类A股,那么的确是会对明天的开局产生不安。
利弊得失,难有定数。硅谷银行事件还是要多多想想,看看后续发展。而这个事件背后的危机,仍然没有过去,在美债极高的情况下,持续加息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远远不止于此。暂时丢弃了硅谷银行,阻断传播链,但难保不会又是异常打地鼠,还是要多一些谨慎和预防。
原本是要聊聊接下来这周大盘是会如何反攻,又可以怎样安排交易,但这一刻来讲,的确是扑朔迷离。也很难理性的看待而不考虑风险敞口的扩张,这就给接下来的开局和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性。
上述探讨的层面,也都难以定论。许多事情也都是要回头看才恍然大悟,果真如此。但过程中的煎熬,只有当事人清楚。从谨慎的策略出发,的确是需要收敛一些。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对于保守型投资者,无疑是必要的选择。
风险型投资者,或者激进型策略的,亮话倒是鼓励采取网格化来狙击。这是纯技术思维,是建立在过去5天持续下跌后,任何再加速下跌,会出现强反击动作的大胆预判。当然,这里面还有针对客观技术关系及其发展态势,以及持续盘落则会出现的技术极值关系,这都是具备组织反击的关键要点。
所以,对于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来把握投资和交易机会。不是非干不可的,一定要量力而行,作自己认为对的投资。不要强求,而且要做好风险防范,以掌握操作主动权。关于指数的部分,总体偏于震荡拉锯的发展预期,无论有无硅谷银行事件的冲击,都维持在60、120日区间震荡的积极展望。
关于投资方向上的思考,我还是想说说本就聊的一些方面。上周就在考虑当前的科技板块逻辑。这是一个大战略,随着新机构改革的落地,从国家层面,加强了金融和科技领域的大发展战略,新一任领导班子,逻辑上是给我们指出了未来举国上下要干的事情,而且自上而下,高屋建瓴。从这个角度出发,让我对创业板市场在2013年启动那轮牛市产生了极大的研究兴趣。创业板市场自2009年12月31日开板后,经过2年多的挣扎后,2103年两会后向上走出趋势性行情,其后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引领下,创业板持续走出了长达2年半的大牛市行情。如今,科创板市场,自2019年7月22日开板以来,已经折腾近4年的时间,从整体估值来看,科创板50估值水平持续走低,也具备比较强的吸引力。叠加政策推动科技创新,解决卡脖子及国产替代等紧迫需求,科技型企业的友好局面有望得到持续扩散,这的确是科创板比较有利的突围契机,也是有希望促成一轮显著的趋势性机遇。
从这个角度来思考科创市场的投资逻辑,具有比较强的市场预期。近期市场也明显多了几分热度,继信创、AI后,半导体等领域的人气持续聚集,的确是形成了比较强的聚合力。是否会因为硅谷银行的特殊性影响,坦言,是一个潜在的风险点,但即便短期有动荡,也应该是短暂性的,我们还是应回归上述逻辑来看待总体发展路径,而且越跌逻辑上预期越强,反倒不应该惧怕下跌才是。
硅谷银行事件已然成为全球金融风暴事件,且直接冲击资本市场,明天A股开局也是难逃一劫。投资安排上,我们倒是偏于中性看待,但需要有所防范后续进展,操作上得作些收敛,以应对市场剧烈动荡影响个股发展。按照对客观技术结构的预判,回归A股自身的情况看,持续下挫仍然维持随时反攻的大胆判定,只是难以立马收复失地,加之黑天鹅影响,势必会产生阶段性扰动,并带来一些时间的震荡和修整。这就需要主动作些操作应对,调节持仓结构和总仓位水平,以掌握操作主动权。——————
具体到个股的选择和操作上,始终要明白,不和跌势股为伍,不拿垃圾股,不玩题材,不玩概念,不听消息,不要幻想,遵循“周线为主,唯量是问,四个条件,趋势为王,汰弱留强,每日归零”的原则,来审视和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与发展。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