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结构还会反复
非技术因素就更显著了。瑞信事件,后续影响仍然在扩散,德意志银行也已经传出隐忧。从硅谷银行到瑞士信贷,看起来都有了比较明确的处理方案,似乎暂时切断了多米诺效应,缓解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但显然,事情仍未停止,美国及欧洲多地发出警告,这无疑是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从近期外部风险表征来看,已经从去年的俄乌事件、美联储加息渐渐转移到了欧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上来。不过核心根本还是在于美联储更久更高的加息,给整个银行业带来风险隐患,诱发部分银行风险暴露。
硅谷银行的事件肯定不是个案,第一共和银行大概率也是要被托管,从这些事件思考,虽然美国大行相对稳健,但这场冲击波到底有多大,至少目前没有办法衡量。而且在过去40年大美联储加息过程中,都活多或少的影响到了个别区域的金融风暴,此次看起来是美国本土先爆发危机,难道非美银行业都那么稳健吗?
这些问题,仍然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只是,就放眼全球而言,的确是我们的情况要好一些,资本相对管制下,人民币还是比较坚挺的,且国际化进程持续推进,多国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或开始互换业务,都提升了人民币资产的坚挺性。近期的市场来看,也突出这一表现关系。
所以,如果此次欧美银行危机,能够真正改变美联储加息节奏,这的确是对人民币资产有利。过去几天,就传出欧洲有部分资产转移香港,这大概率不是空穴来风,某种程度上,也反应出了全球资金的避险和流向。按照目前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未来仅有1次25bp的加息,且年底或明年初就存在降息预期。
不过,坦言,这仍然存在变数,因为美联储此次加息志在控制通胀,而当前从各种数据上看,美国通胀压力仍然较大,这意味着将息概率极低,甚至仍然不能改变继续加息的步伐。所以,这对下次加息乃至后续货币政策走向,反而会产生新的预期演变。
考虑到欧美金融风险加剧,这也会影响到a股市场的发展节奏。这种环境下,很容易出现急涨或快速变化后引发动荡,主要是情绪上的变化,很容易反应出来。
从技术结构和非技术因素,会使得当前盘势发展,仍然存在反复多变的预期,而不急于快涨,跌宕拉锯,其实对盘势发展更为有利。特别是在确立长多无忧的态势下,短期结构震荡夯实,更利于发挥各周期发展的协同效应。
虽然上述分析阐释仍然不苛求大幅上涨,且两者叠加多为震动态势,但无惧于跌宕。稳量攻坚,横向扩展,2周后,就可以自然实现20、40日周期的上行态势,且可以延续和扩张中长期技术优势,这无疑是最好的发展过程。
可以重视个股,但要把握节奏并管控总量水平,也还要注意避免过激的追涨追高。而且最近市场表现很极端,马太效应越来越显著,为了控制风险,有时候也会错过上涨,确实是不容易的那么精确的掌握。这就取决于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操作策略了。
在投资方向上,继续聚焦成长类股票,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多关注科创类个股,近期显著的出现强突围和走趋势发展的态势。不过,也都是聚焦在chatgpt领域,ai等方向。另外有个风险点,就在于业绩公告期,未来几周是去年年报密集公布的阶段,这个情况需要大家自己检视手中持股来自我筛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