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踩节奏,抓个股
纯技术性讨论,亮话还是认为当前位置是较值得信赖的大型底部区域,而且即便不能马上向上回升上涨,再跌或持续下行的空间,也应当是有限度的,不必惧怕盘势跌宕或波动。只是,无法向上发展,容易持续低量低迷氛围,这对盘势发展或人气的聚焦效应,就会大大减弱,进而造成交易难度的增大。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家能够保持一定的镇定,不能慌乱。
需要在投资方向上和操作策略上,都要有自己的主见和特色,不能人云亦云,乱跑一通。否则,很容易被过于快速变动的市场行为伤害,这个情况,是最需要考虑的。
这也是结构性行情的典型特征,缺乏大盘指数的单边环境,就不容易激发出全局性的市场行情,这样就会呈现出结构性,板块性,甚至还可能是板块中的小众特征。
这个情况,亮话在去年12月份就阐明今年的结构性行情逻辑,从年后的这几个月来看,就是这样的状况。不过,坦言,自2月份以来的指数结构,要比预期的更弱鸡一些。
迟迟不能向上拓展高点,也已经使得再往上挑战去年7月份高点,难度增大。不过,从不同指数来看,也有分化。上证指数,就已经上探到去年7月份高点之上,但其他指数还有较大空间。
我们以沪深300指数作为研究对象,从周、月K线关系,都表现出今年都不容易再向上突破去年7月份高点,反应2年周期的96周均价线或24月均价线,都已经自然下行到4300点区域。如此来看,这和我们去年12月份阐释技术关系上具有挑战去年7月份高点位置,产生较大偏差,这对接下来到本年度的剩余行情来看,的确是不太容易的。这么来看,结构性特征,仍然难以有较大的改变。这样,使得接下来的行情发展,仍然要以结构性特征看待,不谋求单边行情,尤其是指数的发展关系。但前述阐明,再持续盘跌或大幅度走低的空间不大,很容易就探低到过去一年多以来的低点区域。但只要再压低,就必然会缩减单位量能,继续呈现低迷的市场现象,这样的环境,操作难度大,依旧会呈现结构性机会,少部分个股的行情现象,会十分典型,这个时候比的就是踩节奏,抓个股。以过去一周的缩量情况看,在无法向上反升,重构短期优势之前,都需要做好这样的准备。按照短期技术演变关系,不跌,持续低量横向扩展,则有望在下周下半周见分晓,是技术结构短期突围的关键时点。
当然,又要回到此前阐释长期大型底部关系来思考,即即便无法马上往上修复,还是以长期大底的发展势头看待后续行情修整,只是会陷入低量低迷的市场环境,给操作交易带来难度。
认识到这点,我们就需要聚焦个股,把握市场结构性机遇。而且即便能够向上突围后促成短多重新确立,但又会陷入关于周、月K线结构上,关于2年趋势线的下跌影响和制约,绝对空间同样有限。
如此综合而言,也就意味着,大盘区间震荡,跌宕拉锯的概率更高,难求单边行情的同时,还存在技术收敛的发展预期。这至少存在短期内的市场现象,没有显著改变之前,都要有所准备和预防。
那么,操作上,也就容易安排了。首先在指数发展上,不求单边行情,上涨是这样,下跌也是这样。以区间震荡拉锯的态势看待阶段性行情的演变,不求大涨,不惧大跌。
如此,则使得交易上,就可以大跌大买,大涨大卖的策略。逻辑上就是低买高卖,做好波段交易。这里面的细节,就存在于单位成交量能的增减情况,以及上涨和下跌的时间和空间节奏。
这是比较难的,并不好踩。但就操作风险来讲,还是要努力踩对,且要主动应对。同时,我们必须要接受踩错的可能性,这个风险,就需要通过仓位的大小来管控即可。
而在投资方向上,我们会继续秉承趋势的优先性,在优势个股上寻求优质个股,把握操作节奏。注重高人气板块,以及板块中的领先个股,往往更具有单票突围的市场现象和特征。
按照目前市场来看,阶段性跟踪对象,仍然要聚焦AIGC领域,且可以持续跟踪整个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各个环节,且具有一定的轮动现象。由于这一领域,扩张性比较强,且符合政策驱动方向。
这是存在全年维度的炒作预期,只是要有明确的判定,主要是找到自己适宜锚定的标的,然后跟随趋势交易即可。另外,还有金融领域,供给侧改革路线明确,大鱼吃小鱼的现象上演,会利于头部大金融企业发展壮大。类似过去几年的煤炭、钢铁等领域的供给侧改革逻辑。
还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亮话认为是更具有前景,但偏于左侧,需要时间来验证。这里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低点难以预判,趋势不改之前,都难言见底。不过,从成长性逻辑看,许多优秀的企业,跌落后,已经具有比较强的价值逻辑,喜欢左侧的可以尝试布局,但不主张过重仓位。
一旦压错了,很容易长期受困,对后续投资不利。但这一块,我们认为潜力比较大。比如,受困几年的医药领域,新能源领域的低迷,还有一些专精特新类企业的价值水平,卡脖子及国产替代方向,都可以深度挖掘,长期追踪。具体到个股的选择和操作上,始终要明白,不和跌势股为伍,不拿垃圾股,不玩题材,不玩概念,不听消息,不要幻想,遵循“周线为主,唯量是问,四个条件,趋势为王,汰弱留强,每日归零”的原则,来审视和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与发展。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