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维持收敛性震荡,这满足技术结构需求,且压回缩量的态势,恰是我们需要的调整过程,这可以持续拉长扩底的发展势头。按照技术关系和量能水平,再跌依旧会缩减量能,而持续缩量又处在底部区域,很容易就诱发强反攻动作。
不用惧怕大盘会持续大幅走低,只是要向上走单边趋势,仍然不易。尤其是当前技术结构,60日周期都不具备可以改变的条件,这就会自然受其压制和阻碍,甚至反映其对指数的助跌效应。
这在过去一段时间,屡见不鲜。按照这个技术关系发展,短期内依旧不具有持续大幅走高的基础,反而要认识到任何向上反升的动作,都可能会在技术矛盾下折返回落,这会是当前技术关系上非常显著的表征。
针对于这样的技术关系,我们可以维持底部结构的判定,而且在持续缩量后会酝酿强反攻动作,但仍然不能指望可以持续推升走单边行情。依旧要以震荡拉锯的态势看待短期波动,保有横向扩底的发展预期。
在此期间,重视个股,但要注意当前阶段的业绩密集披露期,相关影响会持续扰动。主动避让业绩不好或行业走下坡路的企业,要着重业绩及行业成长性个股,这是当前乃至下半年都比较重要的投资逻辑和方向。
而当前阶段看,显著的反映出业绩驱动逻辑,不过要认真看待业绩成色,不要被单纯的数据影响,还要分拆并真正知晓是单季度还是全年及长期的发展关系,这个都会影响短期乃至趋势性行情的演变。
同时,值得积极看待的,还有AI领域发展而来的科技大浪潮,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科技产业会持续带来投资机遇,注重底层逻辑,尤其是受到卡脖子产业以及国产替代的行业,都有望长期受益。
还有,在行业周期性发展过程中,近期对半导体产业的周期性底部给出较强信号,且消费电子方面也有望在年末得到好转和改善,虽然仍然可能仅仅弱弱的复苏态势,但底部一旦确立,则预期性增长就有望带来积极态势。
这个逻辑也会在医药产业上,但主要是受到此前几年集采带来的风暴,引发个股大面积长期性的回落,但现在随着政策上的松弛且改善续采的价格预期,都有望改善药企的财务结构,进而反映出业绩的修复。
总的来讲,当前大盘结构仍然处于底部构建阶段,且经过上半年的回落后,持续消化经济弱复苏带来的悲观情绪,但总体经济复苏态势不变,且政策累积效应也会在6-12个月后,积极呈现,这都利于下半年到明年的经济修复预期。
由此我们阐释维持当前市场底部结构的判定,同时积极关注经济大周期轮动发展带来的投资机遇,以及行业确定性成长而赋予的投资逻辑,围绕AI等科技大浪潮,深挖自己看得懂看得好的企业,做自己认为对的投资。
具体到个股的选择和操作上,始终要明白,不和跌势股为伍,不拿垃圾股,不玩题材,不玩概念,不听消息,不要幻想,遵循“周线为主,唯量是问,四个条件,趋势为王,汰弱留强,每日归零”的原则,来审视和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与发展。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