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向下回撤的空间不会很大,能够低于120日均价线之下,随时都会反向作价,主要基础还是在于短期和中期技术优势的上行关系。依照其自然演变和发展路径,都具有较长时间的低扣减而涨势基础。
以目前20日周期自然移动关系来看,有条件在未来2周内都保持积极涨势条件,而40日周期的涨势就更显著了,且在这个关系里头,是已经具备平稳指数后,实现60日周期的技术性涨势,这已经成为确定性发展态势。
按照技术演变路径,短期和中期已经形成交叉后往上发展的技术格局,且20、40和60日周期交叉上行的走势关系,也都具备较强的支撑稳定效应。这些都是比较明确的技术结构,会对指数往下回调产生技术性收敛效应。
确实不用担心会往下持续回落,且基于上述技术结构,随时会再反攻拉高指数。只是就客观结构而言,仍然存在长期和中短期之间的矛盾,以及三不结构状态,还有非有序的排列关系,都使得持续推高不易。
这个情况,也正是我们阐释大盘震荡的技术因素,而且不可以一蹴而就,还会面临较长时间的震动和拉锯,以调和技术关系。这样就使得纵使再跌反攻,但也不能指望持续推升和拔高。如此则操作上也应作出合理应对。
比如,在投资策略上,仍然是低买高卖,且低接勿追,并管控总体仓位水平,以此来应对盘势跌宕。在投资方向上,继续关注蓝筹+成长的思路。蓝筹类股票不要再盲目追涨,可以低接参与高人气,成长板块则趋于业绩增长的驱动逻辑,特别是能够反应未来产业转型升级的数字经济领域。
具体到个股的选择和操作上,始终要明白,不和跌势股为伍,不拿垃圾股,不玩题材,不玩概念,不听消息,不要幻想,遵循“周线为主,唯量是问,四个条件,趋势为王,汰弱留强,每日归零”的原则,来审视和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与发展。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