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怕现在的下跌,从过去统计研究的结果来看,机会是跌出来的。而且当前的位置,就能够想得到的,或者想不到的风险点,在过去这半年以来,都逐步的呈现出来,甚至可以往过去近2年多的时间来追溯,都有不错的风险释放。
就今年以来,我们阐释行情的波动节奏异常跳跃,一不小心就容易犯错。但即便这样,整个大盘的位置,依然多次止跌于过去近10年的横向扩展区域,且最近几次的低点都落在当前指数不远的位置处。这存在又一次平稳止跌的条件和预期,值得期待。
股市的下跌,要么是阶段性行情或长期以来,整个市场涨的太多;要么就是遇到了一些非技术因素之外的利空影响。就周五的大跌而言,显然偏于后者。而就非技术外的因素,无外乎就是大家看到经济数据不好,政策发力点不对,或不及预期的极端反应。
关于经济数据不好的情况,想必都已经心中有数,但再更坏的情况会是怎样?且过去半年以来的震荡盘落,都在持续释放经济修复预期不及格的反应,这本身每一次下跌,都是一次有效的风险释放,反倒不是什么更大的问题。
真的如此回落,那么后退一步后,会重整旗鼓,再蓄势酝酿下一个经济预期,非技术外的经济影响,就是这样的规律。而对于当前局势,更多偏于政策着力点未能满足市场所愿,不过这个我们也认为不是核心要素。事实上,我们认为,政策施力,治标不治本。
而且要是真的出那个1股方案,我也满支持吴老的观点,别整这些没用的。实际上,我倒是更多偏于,这些因素再叠加了一些信托兑付、地产债务危机的问题,而引发了踩踏事件。这个情况,也多了几分周末的避险情绪影响,一时间缺乏换手而带来的毫无差别的自由落体运动。
后退至此,就“股市会跌到哪里”,我们也有明确的分析阐释,虽然难以给定必然的结果,但的确在过去大量的统计研究中,都得以体现,的确在没有进一步更大空间的破坏之前,可以再作些期许,以在当前位置重整旗鼓,酝酿新生。
我们认为机会是跌出来的。而且当一切明朗之后,行情的演变和发展会继续回归技术关系。诸如经济问题,我们仍然认为在经过持续的经济风险释放后,接下来会面临任何好消息的正向刺激。而金融风险方面,无论地产,还是信托方面,都会有明确的政策干预。
只是,在真金白银的投入上,还是需要有所收敛,由于技术层面的劣势扩大,且理性思维上,不能指望马上就可以修复周五的长阴K线,这样就使得短期容易陷入低量低迷的市场氛围之中,估计观望情绪会十分浓厚。
比较直接的观察角度,就是市场缩量,既不大跌指数,也不增量反升,持续的盘弱格局,就会是典型的投资者态度。我们偏于这样的演变关系,但这个过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止跌回稳后,重构技术优势,非常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不怕再跌或持续大幅走低,但只要缩量往下回落,还难以平抑指数,就容易出现极致现象。不过,一旦再跌出极值且缩量盘落,那么往往技术性反攻,就会一触即发。还是会展现出,机会是跌出来的客观态势。
由此而言,我们认为当务之急,是要找到自己能够看得懂看得好的投资方向和交易模式。悲观厌恶行情的弱势,反而会措施一次低位反击的机遇。但一定要努力找到自己的投资逻辑,不要被市场带偏。以我们的策略而言,会考虑在下跌中承接,主要是偏于优质类个股,尤其是中期业绩证实较快增速的成长性企业,或者低估值的大蓝筹类的配置机会。
如果选股难度大,觉得个体的风险不好把控,可以偏于ETF作配置,但要分好仓,做好规划和安排。主张采取多价位分批次的交易策略,以此来应对市场异常波动,但都要灵活一些考虑,指数难以反升确立优势的情况下,任何形式的上涨,都是兑现利润,以待更有利时机。
当然,不同类型的投资者,会有不一样的交易安排。大家根据个人自己的分析研究体系,以及投资偏好和风险承受度,来选择和确立自己的投资。总体而言,当前位置,再跌无惧,但反升不易,策略上仍然会偏于低仓位,波段式,应对市场波动,掌握操作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