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个角度投资布局
可以从两个角度来选择布局和参与,无论是长或短线投资交易,都是合适的策略。首先就是对确定性增长类的企业,我们认为可以主动寻求低接,但尽可能同步考虑下行业情况。这个方面的逻辑,也是在于对经过长期下跌后,整体市场跌入到相对低位区域,无论从股价相对位置来看,还是股票估值水平而言,都具有比较普遍性偏低的情况,这个时候,就更要择优选择。而考虑到当前乃至未来的投资方向,依然是明确的科技属性较强的方面,会更容易受到投资者偏好,这也是政策驱动的投资逻辑。在不久前,成立的科学技术部门就是最直接的表现。这比较符合国家的经济转型及发展战略,过去已经搞了十多年的科技大发展战略,当前正面临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从美方的科技打压到我们在科技战略高度来看,都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我们认为,恰恰经历过这几年的市场淘洗之后,更加坚定了科技发展大方向。尤其是在卡脖子,国产替代等方面,以及具有世界领先性的行业企业,都值得持续追踪,以探求有利的投资机遇。传统产业方向,我们认为难以大规模或长期趋势的炒作,有也只是短程式交易,也不易给出过高的估值,超预期的现象也会少见。所以,我们认为要更多聚焦科技成长领域,是未来明确的投资路径。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持续聚焦科技成长类股票,寻求布局机遇。按照过去几年所经历的内外环境影响,能够持续增长或今年以来恢复增长,且确定性的未来发展行业,这里面的企业,就可以主动低接。比如汽车智能化方向、机器人领域、AI人工智能、生物医疗等等,都是十分明确的具有较长期的投资逻辑。当然,消费也是具有较强的参与条件,这个就得回到我们认为的蓝筹领域,这个方面主要是高分红低估值的思路,这也是每到岁末年初的时候,容易得到共识的方向。这个方向,比较食品饮料、医疗医药等领域,都可以作为消费大范畴来看。随着食品安全,绿色食品的发展逻辑,以及人口老年化的状况,都给相关版块,带来确定性的投资机遇,也是值得在压低后底部布局的行业板块。其次就是在非个股上的投资思考。由于市场持续盘跌后,左侧难以预估的低点行为,也都使得投资者会趋于谨慎,甚至已经被跌跌不休的股价给搞怕了,这个时候会觉得个股选择难度大。
对于此,我们认为可以转战宽基类ETF。比如沪深300、上证50、科创50、科创100、创业板等等指数型ETF。按照我们此前的阐释,这个位置给定底部预判,那么对于这些宽基类ETF,就是可以主动寻求低接买进待反升的交易策略。这个方法比较简单,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安排交易方法。但也不鼓励太过于激进,还是要讲求策略,比如可以网格化,这样相对稳健一些,比较好应对任何形式的行情波动。总的来讲,就下周乃至短期阶段操作安排,可以根据个人的风险承受力和投资交易模式,进行相应的操作选择。但无论是个股还是ETF,在大盘指数结构没有建立右侧优势之前,都尽可能不要太激进,保持相对灵活的仓位水平,以应对市场波动,掌握操作主动权。具体到个股的选择和操作上,始终要明白,不和跌势股为伍,不拿垃圾股,不玩题材,不玩概念,不听消息,不要幻想,遵循“周线为主,唯量是问,四个条件,趋势为王,汰弱留强,每日归零”的原则,来审视和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与发展。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