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震荡压低后,逐步迈向技术极值的变化关系,且指数回踩到前期低点区域处,具有极强的反攻反弹条件。技术本身具备长期趋势性发展关系,而前后两次的政策信号也叠加出较积极导向预期和作用,都值得积极看待。
从短期微观层面来讲,可以采取大跌大买的交易策略,但必须要明白,客观技术矛盾短期内还不容易改变,在没有右侧优势支持之前,依旧是波段策略,短线交易为主,以此来应对市场波动,掌握操作主动权。
以本周的交易逻辑来看,持续压低出现极值特征,这跟我们上周的预判一致,且在微观技术条件上,出现压低换手的积极表现,单位量能的小幅扩增,都是比较显著的反应。这些技术关系,都预示着压低酝酿强反攻的发展关系。
我们基于微观层面继续给出酝酿极值变化的发展势头,可以主动寻求压低后配置的交易机会。但前述阐明客观矛盾存在,弹起走趋势的概率不高,策略上还要低买高卖。同时,越跌越买的策略,可以在指数上采用,个股的方面要谨慎。
个体风险难以预估和把握,尤其是当前极为脆弱的市场环境下,很容易超预期变化和发展,周一的医药板块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还有今年以来的电池、光伏等领域的个股,一跌再跌,屡创新低,都产生极为不好的体感。
就当下来讲,策略上依然要收敛一些,不必过于激进。虽然可以预估压低极值会反攻,但空间和力度的确是需要边走边看。即便我们阐释2周后对40日周期演变的关键节点,但也需要得以明确才适宜更积极一些。
具体到个股的选择和操作上,始终要明白,不和跌势股为伍,不拿垃圾股,不玩题材,不玩概念,不听消息,不要幻想,遵循“周线为主,唯量是问,四个条件,趋势为王,汰弱留强,每日归零”的原则,来审视和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与发展。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