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背离现象突出,且周线级别持续钝化,这都使得任何形式的反攻都容易带来阶段性反弹行情。此刻要坚守,一定要忍住,切勿盲目再往下杀跌。只是仍然需要明白,长期矛盾未改,逻辑上依旧是波段策略,还是要应对后市矛盾关系。
以微观结构研究,我们阐释创新低价不创新低量,且区域性增量出现,这些都是积极的信号,有效换手扩大,反应承接力道出现,虽然看起来压力很大,迭创新低的局面确是煎熬,但技术上也酝酿随时反弹动作。
当然,此刻来讲,市场考验各种类型的分析和研究,这种极端情况,虽然不是常态,但一旦遇到往往考验巨大。所以,不管如何,也都不主张过于激进。策略上而言,在右侧优势没有出现之前,依然短线策略为主。
关于投资方向,近期乱七八糟的混乱局面,看起来低波红利股票表现较好,但整体市场局面如此,持续性也值得商榷,而持久这么发展,想必也会生出变数。不鼓励追高参与,还是以低位置高成长确定性个股为主。
且考虑科技大浪潮已来,电子消费品的周期性复苏也已经显著,这些都是比较明确的投资逻辑。还有则是老龄化无法阻挡,相关医药医疗领域的投资也是明确的方向,这些都是值得低迷的市场环境下,主动寻求配置。
总的来讲,市场极端低迷,且人气被击垮后,积弱难返,小弹大跌也给后市发展带来恶性循环。虽然我们阐释微观结构具备反攻条件,但在没有斩断循环跌势的链条之前,操作上依旧不要太激进,还是管控总量,主动应对波动。
具体到个股的选择和操作上,始终要明白,不和跌势股为伍,不拿垃圾股,不玩题材,不玩概念,不听消息,不要幻想,遵循“周线为主,唯量是问,四个条件,趋势为王,汰弱留强,每日归零”的原则,来审视和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与发展。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