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底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比较煎熬,历史上次次这样。而且,更大的矛盾是在于只有走出来后,回头看过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磨底,这种不定的心理起伏,才是更大的考验。
我们给出了坚定的预判,尤其是宏观结构上,十分典型,这在过去数十年以来的市场底部关系上,已然形成了显著的技术范式。只是微观行情的变化,还是会撩的人心荡漾。
树欲静而风不止。即便如此大胆的阐释当前市场的微观和宏观关系,但眼前的矛盾和悲情四溢的局面,怎能不心生惧怕。其实,这样的景况,每每都是这样,哪一次都是要把最后一丝希望击破,揉碎。
峰回路转应有时。止跌回稳后的盘势发展需要一些时间和空间来折腾,不必苛求立马向上走单边,必然的动荡已经映射于当下五雷轰顶的技术结构里头。在短多都无望形成之前,没理由要逆着干。
退一步,让三分。再跌无惧,空间有限,其逻辑既在于K线结构处于相对底部低点区域的范式关系,也有技术指标的低位钝化,且单位成交量能更是刷新过去四年以来的最低量能水平,这分明就是底部重建酝酿反升行情的技术基础。
难涨,亦难跌。这自然会演变出横向发展的技术路径,而这恰恰又是当前最需要的调整方式,可以拉长时间来自然实现技术优势的重构。这也意味着,在优势结构没有形成之前的异常涨或异常跌的行为,都恰恰是会产生反向的技术运动。
不涨一下,不怕持续跌无休止。只是一直被摁在地板上摩擦,就容易脱点皮,流些血,确实不好受。这样对持股的要求,就会比较高。通常来讲,能够隐忍的了,都会是真爱,持仓股票必然是精选且爱不释手。
这会是当下来讲,关键部分。能够对一个不确定的市场,给出如此坚定的态度,纵有千锤百炼,也不离不弃,怎能没有过一些思想斗争。能够撑得住的底层思想,就是至关重要的。
每个人都会不同,但也绝非仅凭借一腔热情。坚守的底层逻辑,大都是自我认知的映射。反应的是我们知道的,且赋予对未来的预知的部分。这其实也满玄幻的,把一个预知的放置于不确定之上,这是多么疯狂的事情。
股市的魅力也在于此,多少人为此前仆后继。市场底隐约可见,经济底模糊不清,政策底仍在加固,外部底有待改善,这些种种都会是后续市场演变与发展的错综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