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下半周的行情演变,我们会偏于做些策略性防守,不要太激进 ,主要关系就是反应在客观技术结构上,由于短期技术劣势影响,以及周K线的趋势性发展关系,都使得当前位置,单边上行矛盾突出。
而近来反应出激烈的非技术因素,使得临近周末的不确定性影响加大,由此而在操作上,可以适当收敛。主要是管控总体仓位水平,且继续低买高卖的交易安排,以应对市场波动,掌握操作主动权。
虽然如此,但也不惧震荡,甚至往下压低,哪怕就直接踩到60日均价线,也不要恐惧。技术关系,我们确定仍然就有支撑稳定效应,在不改变其涨势之前,都可以积极看待,特别是当下的收缩量能,也支持如此判定。
实则就技术角度思考,不求大涨,也不惧大跌,保持震荡拉锯的发展关系,且在政策预期下,还会出现脉冲式动作,这实际上就是会创造比较好的波段交易条件,对个股交易是非常有利的。
从政策层面思考,还是要聚焦一年一度的经济工作会议,这会是12月份大会之前关注的焦点。且容易产生对明年投资主线的炒作热度,这无疑都是短期内市场值得密切关注的,在大盘气势没有削弱之前,都可以如此考虑。
这也使得,在投资方向上,我们要继续聚焦科技成长领域,关注新质生产力方向的投资机遇。政策发力点,仍然会在地产、民生、新经济上,但传统经济只能保和稳,增就比较难一些。
唯有新经济模式,才能带来增长空间。这会是未来政策着力点,我们要持续跟踪。目前看,随着AI基础建设加快,应用端逐步打开,在AI硬件领域层出不穷,还有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方向,都有比较明确的投资逻辑。
而在新能源方向,同样可以看到固态电池的发展进程加快,以及光伏新能源的供给侧改革推进,都有着比较明确的未来产业化引导,同样使得经过大浪淘沙后,具有比较好的再投资机遇。
另外,在并购支持驱动下,并购重组也将创造非常好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国资并购,还有对同行业的产业并购,都具有再后续行情中,成为阶段性炒作热点的逻辑。同时,可以关注红利投资,跨年行情容易起风。
总的来讲,就本周的下半周而言,不要太激进即可,对于指数不求大涨,也不惧怕大跌,保持震荡拉锯的态势看待发展。策略上继续低买高卖,而考虑到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具有明年经济工作指引方向,可以着重关注政策驱动领域的投资机遇。只是,微观行情变化关系,适度管控总量水平,以待更有利交易条件。
具体到个股的选择和操作上,始终要明白,不和跌势股为伍,不拿垃圾股,不玩题材,不玩概念,不听消息,不要幻想,遵循“周线为主,唯量是问,四个条件,趋势为王,汰弱留强,每日归零”的原则,来审视和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与发展。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