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收官日股市大跌,且引发科技股票退潮的大讨论,也有把矛头指向高盛一篇对机器人的报告,还有美对华再加征10%关税,甚至还可以说说美乌谈崩了引发连锁反应。
反正总是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或理由,这是这个周末比较多的关于上周五市场普遍大跌的评说。总体来讲,舆论和矛盾陡增,甚至会讨论起此轮行情的后续发展,以及相关板块的投资趋势。
这也是正常的。但凡如此激变,定然有其诱因。这在我们的分析框架下,早有阐释的是,技术本是的矛盾仍然未能解决,上行难,持续上行更难,而不进则退,久盘易变,都造成了无法完全排除的演变路径。
而关于机器人板块的回调,也都有早早的警示,关键之处在于无人不知,不晓,不干,否则就没法玩。这种极端极致的情况,不可能持久,而越是震荡滞涨,就越容易引发类似上周五的巨振。
光是利润盘出脱,都会马上如此波动。当然,也并非完全没有这样那样的影响。只是,我们也必须要认识到客观局势,否则认识和应对上就容易偏。就当下来讲,着眼于宏观层面思考,大盘本身进入关键阶段。
此前我们讨论过,技术的和非技术的因素,都会影响到盘势波动。2会是一个政策预期的时间点,但也是一个政策预期的分水岭,同样是充满着不确定性的矛盾和影响,对后市而言,变数只有更大。
我的逻辑简单到,可以明确的阐释增量政策哪里来?还有什么牌可以出?这显然对于2会后的政策预期,在哪里?这就必然形成新的认知和演进关系。从刚刚公布的PMI数据,2月份重回荣枯线之上。
后市而言,能否持续得到经济层面的支持,将会是股市发展的关键部分。企业也将持续进入业绩驱动的逻辑发展,这无疑也会给机器人带来新考验,因为的确还难言大量落地产生业绩,利润更无从谈起,这样使得偏炒作概念的个股,风险自然加大。
至少在这一轮炒作高峰过后,会有一个冷静修整期,那么对于缺乏业绩支持的主题性个股,就需要主动做些预防。不过,从国家经济发展的层面思考,仍然会在这些新经济领域发展,AI人工智能是绕不过去的发展路径。
所以,纵使波动产生,但在确定性领域,依然会是主流投资方向。比如AI的建设,AI的应用,以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低空经济,商业航空,智能驾驶,固态电池等等许多领域,还是可持续关注焦点。
总的来讲,进入到3月份的行情,崭新的开始,2会即将揭幕,政策动向必然影响短期市场变化,但要注意2会后的政策走向,偏于早早预防转向经济发展及业绩驱动逻辑。策略上,适度管控总体仓位水平,继续通过仓位增减来应对市场波动,掌握操作主动权。
具体到个股的选择和操作上,始终要明白,不和跌势股为伍,不拿垃圾股,不玩题材,不玩概念,不听消息,不要幻想,遵循“周线为主,唯量是问,四个条件,趋势为王,汰弱留强,每日归零”的原则,来审视和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与发展。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