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指数以比较平稳的态势发展,虽然没有显著的向上跃升,但持续改善和优化的技术结构,的确是非常满足我们的调整需求,特别是缩量沉淀,磨底、扩底、筑底的架势显著。
可以继续保持积极的态势看待盘势发展,只是仍然面临着客观技术矛盾,要轻轻松松的向上推升,依旧不容易。逻辑上而言,在没有实现技术结构的调和之前,仍然不能指望向上走单边,拉锯跌宕还是会反复。
我们维持这样的预判,不求大涨指数,也不惧怕波动,再跌还是会缩减量能,横向扩展,延续底部构建的发展关系。但随着震荡时间拉长,扩底结构进一步强化,就会持续推动更长周期实现技术转变。这是接下来关注的重要技术演变。
在此基础之上,此前阐释的关税问题,随着日内瓦会谈带来积极信号,这有望释放因为关税而带来的情绪变化,不过仍然不能指望关税清零,那么这就必然会影响经济状况,事实上的影响还是会抑制全面性发展。
而地缘性冲突,从俄乌的局势来看,的确在推动停战方向发展,这也算是一个释放情绪的有利信号,包括对印巴停战的情况。这些外面矛盾来看,都有一些缓和的空间,这都利于激发短期市场情绪。
不过,我们仍然会基于A股自身的情况来看待行情发展。技术层面的矛盾和底部预期都十分明确,这种冲撞在没有实现技术突围之前,都不必过于激进,要想更早一些推动行情走出趋势性发展,唯有以量破价,否则只能用时间换空间。
但从全球经济态势,及国内政策而言,具有较强有利的支撑和驱动效应,随着各项政策落地,其积累的效应,必将会推动市场走出阶段性趋势性行情,而当前阶段的底部关系,都支持向这个方向发展。
我们主张保持底部思维和做多情绪,虽然看似矛盾尚在,但结构性机会将频现,这些都是可以主动积极把握。只是,要适度管控总体仓位水平,不能太激进,以应对市场波动,掌握操作主动权。
而在投资方向上,我们会继续聚焦科技成长板块,不过过去一周银行等板块的强势作价,的确是反应红利等蓝筹资产的预期,但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还是更偏于高弹性的科技类股票,可以着重关注AI、机器人、低空等板块。
具体到个股的选择和操作上,始终要明白,不和跌势股为伍,不拿垃圾股,不玩题材,不玩概念,不听消息,不要幻想,遵循“周线为主,唯量是问,四个条件,趋势为王,汰弱留强,每日归零”的原则,来审视和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与发展。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