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稳如泰山,量能健康,价格趋涨,在趋势性涨势结构没有转变之前,继续保有多头思维,积极寻求做多参与机会。从技术角度出发,仍然有望延展趋势性路径,可以指望再下一城,继续追随趋势的方向。
但纵使如此,也不是鼓励大家盲目的追涨追高,依旧要有明确的投资目标和趋势发展预期。做好确定性研究,做自己看得懂看得好的企业,做好自己认为对的投资。不要被舆论带偏,把握自己可以掌握的部分应用操作。
从当前市场环境及正处在高流量高人气的板块来看,依旧是AI人工智能方向,围绕着AI领域展开,在上下游整个产业链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作价和追捧。诸多个股,都迭创新高,屡涨不止。
随着AI领域的扩散,还会将科技板块带向高潮,且显著的往外溢出。对半导体产业的正向带动作用突出,近日关于半导体芯片制造环节,同样出现了强烈做多意愿,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方面。
还有关于应用领域,千行百业都AI化,随着这个逻辑推进,也会驱动对上游电子科技产业的发展预期,需求增长,下游供给受到近几年行业生态的影响而集中于头部,这都将会刺激相关领域的投资热潮。
总的来讲,科技产业大浪潮热度持续强化,且国家层面谋划长期发展目标,随着未来10年的人工智能+的规划安排,这无疑又会增添投资者的产业预期,进而转移到资本市场上来,这还会是短期市场关注焦点。
继续跟随市场,顺应趋势。但我们的逻辑仍然会考虑合理节奏,而不是疯狂至极,否则铁定是来得太快,去的也不会很慢。唯有稳量攻坚,才有望稳步拓进,延展趋势性发展态势。
同时,考虑到行情演变的节奏和发展规律,进入第四季度,我们也要考虑行情轮转的发展情况,而整个行情水涨船高,那么年末的权益性资产整体会获得较高受益,这对于金融资产而言,将会是带来较大业绩弹性空间。也是值得主动寻求配置的。
这就使得,在接下来的行情中,一方面要避免盲目的追涨追高,另外一方面也要认识到行情轮动,及年末行情的规划和安排,对确定性领域,可以主动寻求投资布局,特别是红利的逻辑也容易在年末形成,这些都是要早有谋划和安排的。
具体到个股的选择和操作上,始终要明白,不和跌势股为伍,不拿垃圾股,不玩题材,不玩概念,不听消息,不要幻想,遵循“周线为主,唯量是问,四个条件,趋势为王,汰弱留强,每日归零”的原则,来审视和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与发展。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