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稳价也优的格局,会继续驱动多头行情的拓进和发展,但需要滚动更大的量能才能够守住上行的市场空间,否则就容易因为量能不济而掉转头回落。而就当下的技术关系来看,要持续滚动更大量能,显然是容易引发单位量能暴增的可能性。
要保持稳健量能扩增,又要驱动大盘上行,这使得基础量潮已经起来后,的确是比较困难的。按照区域量潮水平来看,20日均量水平也都要增长到6000亿以上,这无疑给后续扩张量能带来极高的要求。
只是,短期无忧于量能增减,都不会改变短多量潮关系,在没有出现量能暴增,或短多受损的变动情况下,都可以保有多头思维,震荡波动的空间都不会很大,也容易得到修复。
需要预防的是短多经不起考验,任何形式的下跌都会带来结构性的转变,进而形成短周期技术结构的调整。这就容易诱发大盘出现短暂的系统性修整行情。策略上,是需要主动做些预防。
为此,我们也早早提出来主动防备,“防范于未然”,其一的关键之处,就在于上述技术格局;其二就是关于93的情况,目前预期高度一致,硬撑的结果,就容易瞬间崩塌,这在以往的行情中,也不鲜见。
当然,我们并不鼓励如此短视行情,只是经过过去2个月以来累积的涨幅,不少个股高位持续拔高后,的确回调起来,会有比较大的空间预期,这使得对于短期持续上行涨幅过大的个股,我们还是主张做些策略性应对,防范于未然。
但就宏观行情的长期演进而言,我们仍然认为长达若干年的底部跃升已然出现,有望推动未来多年的涨势行情发展。而且纵使以上述分析发展,引发短期波动,但中长期涨势路径不会在短时间改变,其具备重整旗鼓,延续长多发展的积极效应。
为此,反而短期震荡拉锯修整后,又会重拾升势,延续长多技术路径的发展态势。这不仅在技术上可以如此乐观看待,还有基本面情况值得期待,主要在于降息周期的打开,以及政策方面的呵护和期许,都利于平抑市场波动,发挥趋势性关系。
总的来讲,短期看市场,会因为持续累积的涨幅过大,而出现“高处不胜寒”的现象,但也仅仅是因为涨多了而已,并非是对趋势转变的预期。且降息临近,利于A股市场,又在人工智能大浪潮下驱动科技产业发展。
我们继续重视个股,聚焦科技成长板块的投资机遇,策略上高切低,做好确定性研究,无惧波动,但要适度管控总体仓位水平,并调整持仓结构,做到进可攻,退可守,以此来应对市场潜在波动风险,掌握操作主动权。
具体到个股的选择和操作上,始终要明白,不和跌势股为伍,不拿垃圾股,不玩题材,不玩概念,不听消息,不要幻想,遵循“周线为主,唯量是问,四个条件,趋势为王,汰弱留强,每日归零”的原则,来审视和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与发展。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